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恋爱时节 > 单身
编号:131954
“新新女性”如何生活?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2月10日 三九健康网
“新新女性”如何生活?(图)
“新新女性”如何生活?

      生活:呆在小国

    网络时代,世界变得很小,像一个地球村。交通发达了,国门也开放了,出国就像回一趟乡下。但是,早年许多前卫女性向往的欧美大国,却越来越不受欢迎了。“新新女性”认为:美国虽然先进繁华,但生存环境十分险恶。而欧洲,太多的人文景观不停地向你唠叨它的历史和故弄玄虚的哲学。在这些地方,一个外国人,只能是一个阅读者,没有任何归宿感。 相反,在那些小国家,特别是那些几乎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地球的角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虽然我们要重新过没有电脑的生活,但原始的生存方式正是现代最好的精神按摩师。况且,这些地方的消费水平通常大大低于欧美,生存的压力变得微乎其微,我们便可坐拥东篱采菊的乐趣。

    小恬老家在青海,读书在北京,工作在上海。但才工作了两年,小恬就已厌倦这个城市了。曾去老挝旅游的她,面对照片上的景色产生了一些眷恋,打算和男友一道去那儿建立家居。她说:“我喜欢那儿的风俗,喜欢那里的生活方式。再说,那里还有许多人通汉语。现在交通便利了,去附近的一些小国工作,其实与在国内一些城市间飞来飞去并无太大的区别。”
, 百拇医药
    小恬在上海一间令人向往的美国大公司工作,收入颇丰。但是,她说走就走,潇洒得令一班同事羡慕不已。她说,面对日益激烈的都市生活,她开始厌倦了。在她的内心深处,早已向往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老挝一行,只是一个契机,使她的梦想得以实现。至于将来,谁知道会怎样呢?现代女性,的确潇洒多了。问她到那里干什么,她说,先和男友合置一所带花园的小楼,然后到大学里读几门人文科学,再就是到处走走,拍拍照片。其它的以后再作打算吧。

    投身另一个陌生国度,远离太多牵制的本土人群,在迥然不同的异域文化背景里让精神换气,小恬的打算对窒息在“金色鸟笼”里的许多人来说是种奢侈。

    办公;在旧仓库

    也许是看厌了都市的喧嚣和繁华,也许是想感受另类的激情,一些白领丽人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办公环境,选择了旧仓库办公。在上海,蜿蜒曲折的苏州河两岸,留存着几十幢陈旧的仓库。它们就像是一个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老人,历尽沧桑,残垣断壁,满是伤痕。你一定很难将这些破旧的仓库和办公室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的确有不少人将办公室搬到了那里。
, 百拇医药
    这是一个快满百岁的仓库,你依稀还能看见它过去的辉煌:笨重的大电梯,上下开动时“咣啷啷”地直响;每一层面8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一览无遗;完整的木架结构,充分展现原木的粗犷和自然。

    现在占据这个仓库三楼办公的是一家广告公司,其老板是一个刚过30岁的小姐。这是一个注重创意和设计的公司,他们将仓库尽可能地恢复旧貌。她说,选择仓库办公本身是就是一种创意。于是,这个作为办公室的仓库处处显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电脑桌就放在凹凸不平的原木地板上;灰暗的墙面上的挂着硕大的现代画;夕阳透过沉重的大铁门,正洒在酒吧台前;简洁的红色沙发对面,放的是一张八仙桌;一边品着清茶,一边听着郑筠的《回到拉萨》。也许在这里办公,要的就是这种另类和不羁。

    一些艺术画廊也选址在仓库,因为这类仓库空间够大,且颇具艺术氛围。夏是刚从美院毕业不久的年轻画家,她不但选择在这里展示作品,还当场作画,把仓库当成了工作间。

    其实,除了办公室,旧仓库还能改建成服装店、酒吧、饭店呢。到仓库去办公,也许不仅仅是一种时髦,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回归。
, 百拇医药
    住房:居无定所

    为了工作,随时变换自己的住所,这是城市中一群“奥菲斯小姐”的选择。对她们来说,工作的乐趣是无法用一处固定的住所来替代的。上一辈人因为嫌上班地点离家太远而跳槽,对这群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

    她们并没能力买房。可她们认为,房子是一种日用品,就像毛巾、牙膏和肥皂。她们宣言:40岁以前别买房,你可以去租房,租到的不仅是房子,还有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倩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毕业6年已换了8次住房。她不喜欢总是呆在同样的地方,跳槽的同时也会搬家。她说:“每次搬家都觉得生活有了崭新的开始,会莫名其妙地兴奋。做策划的,就需要这种兴奋。”不过,她并不是每次搬家都是因为跳槽。有一次,仅仅是知道朋友住的地方楼下有小店饭菜味美而价廉,她就搬过去了。最后,倩特别想租一个大房子,比如五室二厅之类的,把所有要好的同事、朋友邀请过来一起住。大家随心所欲地玩,无所谓是不是自己的房间,还可以在一起聊所有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自从我开始租房,搬家,我就发现自己的思路比以前活跃多了,真是‘形式决定内容’啊!”
, 百拇医药
    宇又要搬家了,新房离旧居车程只有5分钟。“这样离公司更近点儿。”支着墨镜,背着硕大的背包,宇一脸笑容。包里是她的衣服,也是她全部的行李。几个月以前她独自从上海到杭州工作。她在上海住了4年,换了5个住所。不管到哪里,背包是她惟一的行李。搬家对她来说,简单得就像出门上超市。

    “我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宇一点不觉得租来的房子和家有什么区别。从19岁上大学开始,她差不多每隔一年就要搬一次家。她喜欢那种飘游的感觉,因为陌生的环境总能让她找到新鲜的东西。“不管到哪里,只要我还能找到自己就行啦!”乐观的宇喜欢宽敞的房子,“一定要有很大的窗户,可以照进阳光。”

    电视:基本不看

    电视机是许多人重要的家庭财产。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个家庭的客厅里看见电视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以至于客厅的一切陈设都以电视机为轴心而安排。有人曾经统计,看电视消耗了一生1/7的时间。这也许夸张了些,但电视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是一言难尽的。可在今天,我们却发现周围出现了不看电视的人。
, 百拇医药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许小姐不看电视有一年多了,主要是没时间,晚上事儿也多,工作、应酬、读书、家务,还有心爱的阅读。后来她装修房子时,觉得电视机没地方放,就干脆不给电视机留位置,将电视机给了父母。许小姐上网的时间可能比别人看电视的时间还多。她说,电脑给了她选择的自由,而不像电视,只有被动地接受。她希望今后有互动电视,她可以选择节目而不是老被主持人的废话和广告“灌输”。哪怕看新闻,只要上了网,国内外的新闻不就有了?许小姐说她不反感电视,只是生活中比看电视重要的事儿太多了,比如和朋友“煲电话”,但没有电视机的家也有遗憾———电视剧看不成了。

    某电视台的编剧王先生和报社原女士不看电视是挺具有讽刺意味的。但确是事实。没有时间是一个因素,主要原因还是对电视或新闻制作水平的无奈和身为圈中人所缺乏的新鲜感。他们不看电视还有一个理由:怕影响家中10岁的女儿。这对夫妻曾为这个数字担忧:在香港,75%的大学生和85%的高中生都选择歌星影视艺人为偶像。因此,在他们家,文化娱乐是饭后聊天、散步、听音乐。不过,碰上春节联欢会、奥运会直播等,他们家和别的人家一样会打开电视机。但有一次,电视机坏了拿去修,全家很长时间都忘了去取回来。

    不看电视的“奥菲斯小姐”并不是绝对不看电视,只是很少看,或只看《新闻联播》或《焦点访谈》等。我们不难发现,她们都是些自我期望值很高的人,讲究生活质量。也许正因为如此,电视才遭到她们的排斥。

    陈东

    《南方日报》, 百拇医药